间歇性外斜视与弱视是两种不同的眼部问题,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与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类型,视轴常常分开,当看远时,融合性散开幅度超过融合性集合幅度,即产生外斜,而看近视时可保持正位,诱因较为复杂,与遗传有一定关系,预防较为困难。
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力。弱视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包括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
间歇性外斜视主要表现为畏光,初期看远时外斜,后期看近时亦可外斜,可能伴随注意力不集中、头疼、阅读困难等现象。在强光下喜闭一眼,休息过后为正常状态,劳累或临近傍晚时出现斜视。看近处是正常状态,看远处或向上看会出现斜视,且斜视出现频率随年龄增大逐渐增加。
弱视主要表现为视力低于正常,戴眼镜3~6个月后矫正视力仍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视力,看东西时可能会不自主的歪头以及眯眼。部分弱视可能会出现空间立体视觉发育不全或缺失,走路时容易绊倒。伴有阅读障碍或阅读速度慢。
间歇性外斜视矫正原则以采用镜片或手术的方式进行矫正。小于4岁,半数以上可达到矫正目的。手术时机应掌握在双眼视功能受损之前。
弱视矫正首先要去除不利的因素,比如手术矫正斜视、配戴眼镜矫正屈光不正等。然后进行遮盖法和弱视训练,如精细目力训练、三维空间立体训练等。年龄越早视力改善的可能性越大。
间歇性外斜视与弱视在定义、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矫正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因此,在发现相关表现时,应及时进行全面专业的检测和矫正。